跳至正文

月亮

月亮

——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很久没认真看过月亮了。

还记得高中的时候,网络并不发达,很多同学只在周末回家才能连上网,而且还是用的电脑版QQ和空间。那时移动通信和即时通信受限,所以留言板是很火的东西,大家用它来代表现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,诸如:早安、晚安,今天午饭吃的什么,今晚的月亮真圆啊——人们对于圆形这种完美的形状毫不吝啬喜爱之情,不需要等到八月十五中秋节,只消在每个月的某个夜晚,忽然看一眼天空,这月亮基本上是圆的,便可打开一个话题。现在还有这番兴致的人少了些,一来城市的霓虹填满人的视线,纷繁和疾速的世界,脚下路和眼前人交织,顾不上抬头去望那一抹冷白发暖的光;二来如今夜晚的天空更浊也更亮,让广寒宫黯淡了。

尽管是这样的,中秋节变成了月饼节,一切节日也在向同质化进行——吃喝看电影和购物,放几天假比放什么假更重要,这也蛮正常的。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把传统节日所承担的分量冲淡,过度的欲望释放终于让人越发空虚,空虚到节日问候也全部略去,除了必要的关系户。节日,从人情冷暖,到名来利往。

相濡以沫,不若相忘于江湖?人总是喜欢得不到的,大鱼大肉吃惯了,倒怀念起一起吃糠咽菜的日子了,这便是我高中时的中秋。我会把我妈的手机抢来,在空间发条说说,再用整整一个晚上回复评论,留言和回复留言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,是我中秋节时用过的句子之一。我不是读书人,但是在餐厅的不算亮也不算暗的灯光下,在那个只能纯文字交流的年份,我和这句诗是有共鸣的。这让中秋节显得格外美好。不需要有恋人,只和好友互相留言,就已经感到非常欣然。精神层面的满足,往往不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之处:喝茶的杯子里,如果放了油盐酱醋各种香料,漂着油花泛着口舌之欲,一切泯然。

所以在十年以后,再想起月亮,是和自己的遥远情感的对话。但是不宜过思,因为时光不可倒流,盛景已是新世。

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夜色掺了月光,酒中有了倒影,清冷和辛辣混合,热烈的场景在烟雾中再次显现,谁又能说人生虚耗呢?